时间:2024-11-18人气:作者:低空经济网
三大隐形战机同台登场、月球“土特产”月壤首次展出、“胖妞”运-20货舱庐山真面目初露、全球唯一能装下“飞机”的汽车首秀……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以下简称:航展)在珠海开幕。
据了解,本届航展为期6天,共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家企业参展,设立了馆、商用飞机产业馆、民用航空产业展区、商业航天展区、新材料及应用展区、成果转化展区、省市展团展区等七大主题展区(馆),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精、尖”展品集体亮相,全维度涵盖“陆、海、空、天、电、网”,展示我国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的创新成果。
历经28载发展
跻身全球五大航展,参展商翻番,成交额增长近20倍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注意到,自1996年第一届航展以来,除2020年第十三届因疫情影响延期到2021年举办,其余各届航展均风雨无阻地每两年举办一次,在每个双数年(2021年第十三届除外)11月份在珠海隆重举行,历经28年发展,航展已跻身世界五大航展之列。参加过4次航展的明斯克轮式牵引车厂驻华办事处代表viktar向南都记者表示,“除中国外,我曾经去过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三个地方参加过航展,但我认为它们的规模都没有中国航展大。”
28年来,航展的规模快速扩大。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从第一届的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参展商参展,到这一届的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参展商参展,航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数据显示,参展企业数量较上届增长超38%,境外展商数量增长104%。
随着参展商数量的增加,航展的展览面积也逐渐扩大,室内展览面积从第一届的0.8万平方米,逐年扩大,增长到了今年的12万平方米,足足增长了15倍。同时,航展举办的各类活动也愈加丰富多彩,1996年第一届航展举办了“21世纪中国航空”等10场大型专业研讨会,而到了2022年第十四届航展,这个数字已经发展到了200场。另外,航展展出的各类装备也更加多样,最新数据显示,本届航展参展航空器已增至130余架,超过了上一届的121架。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注意到,随着我国航天航空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航展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每届航展的成交量也有长足的增长,首届航展达成了16个项目近20亿美元的合作和协议,2022年第十四届航展这一数字上升到398亿美元,增长了近20倍。
商业航天崛起
两大集团大量创新成果亮相,广东已提3000亿目标
2024年,“经济”“商业航天”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二者成为持续的热点屡受关注。11月11日,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在2024珠海论坛上分享了一组数据。2023年全年我国的火箭发射次数为67次,其中民营商业火箭发射13次,成功入轨12次,占全年成功发射数量18%。我国目前在轨卫星1059颗,其中商业卫星492颗,占了接近一半数量。
本届航展上,商业航天方面也有多款产品广泛吸睛,中国两大航天集团在本届航展上携大量高科技成果重磅亮相。如航天科工的商业航天体系,星箭齐聚,获得高度关注,快舟系列运载火箭、“天鲲”和“天鹰”系列卫星平台和“天工”智能生产线、“楚天星座”“天目一号”星座以及激光通信终端等卫星载荷产品纷纷亮相。
而另一大航天集团航天科技则携嫦娥六号探测器、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等近200项高科技成果亮相,其中约150项是首次亮相,新展品比例达75%,航展首日签约金额近600亿元。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注意到,在商业航天方面,广东也正在快速崛起。今年10月1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对广东商业航天发展作出进一步明确规划,提出要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珠海、阳江等地为支点,全省协同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空间布局,到2026年,广东省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引进和培育10家以上商业航天重点企业,建设5个以上商业航天特色产业集聚区;到2028年,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区域特色鲜明的商业航天发展集聚区和创新高地。
广东商业航天经济的发展特色在于其明确的产业布局、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以及各地市在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协同发展。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中科宇航、吉利航天等独角兽企业落户广州,带动了千亿级规模的上下游产业链聚集广州。11月11日,中科宇航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该火箭正是由位于广州南沙区的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生产。
深圳则专攻航天技术,布局商业卫星,已初步实现卫星研制、卫星关键零部件制造、航天关键零部件制造等全产业链覆盖。数据显示,深圳在卫星导航终端整机研发和生产领域的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生产制造的民用车载卫星导航仪占全国 4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低空经济抢眼
粤企密集登台,广深珠成三大产业集聚区
低空飞行是本届航展的另一大热点。本次航展推出了打“飞的”来珠海看航展——大湾区低空特快专线活动,开通从深圳、中山、阳江、香港、广州、肇庆到珠海的低空航线,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同时,全球唯一能装下“飞机”的汽车——小鹏汇天“陆地航母”盛装亮相,吸引了大量的眼球,斩获全球飞行汽车领域迄今为止的最大订单量2008台。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注意到,第十五届航展为了顺应无人系统迅速发展的趋势,首次开辟专门展示、无人船、无人系统的“第二展区”,以“室内 室外”“静态 动态”“空中 水上”相结合的创新方式,进行无人机、无人船等无人装备展演,吸引一大批科技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低空运营监测平台和创新应用场景。在静态展示方面,本届航展亦首次开设低空经济馆,向公众展示了未来城市空中出行的壮丽蓝图,小鹏汇天、亿航智能、联合飞机、海格通信、大疆等多家广东低空经济企业集体亮相,发布多款重磅产品并斩获一批订单。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注意到,当前广东正在推动低空产业链内部各环节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了深圳、广州、珠海三大低空制造产业集聚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底,广东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达10416家,位居全国首位,占比高达20.23%。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广州、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高地。今年5月,广东出台了《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指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布局一批省级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1—2家;全省通用飞机飞行达到15万小时,无人机飞行达到350万小时。
从城市方面看,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年产值已超过900亿元,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的市场份额。2024年上半年,深圳已累计开通无人机航线超过205条,建设无人机起降点126个,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民用无人机同比增长48.0%,低空经济与空天集群增长28.3%,增速居20个产业集群首位。广州则是出台了《广州市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广州成为国内首个载人飞行商业化运营城市,从智能航空器销售、城市先进空中交通商业运营、低空基础设施三个方面进行规划,目标到2027年广州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而珠海的低空经济规模也步入快速增长期,今年上半年,珠海规模以上低空经济企业实现总产值92.64亿元,同比增长27.95%,已吸引包括中航通飞、天晴航天航空、飞拍科技、云洲智能等在内的78家相关企业入驻。
据城市进化论与火石创造联合发布的《城市低空经济“链接力”指数报告(2024)》显示,广州、深圳、珠海均进入该指数的产业链综合指数top30城之列,该报告进一步分析“从区域分工而言,深圳依托自身产业生态优势率先跑出一个‘闭环’,珠海更多在场景开放、应用方面发力,广州则是在更深层次做产业改造,将‘试点’深入和扩大。”
目前,广州、深圳、珠海三地均已成立不同规模的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扶持产业发展。
数据采集分析:方晓林
设计:林泳希 张博
数据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云顶集团官网、新华网、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珠海发布、珠海航展集团有限公司、财联社等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