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和“新”,成都高新区如何建设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云顶集团

时间:2024-11-05人气:作者:低空经济网

  10月24日,成都召开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大力实施“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通过“立园”“满园”两大路径,以园区“一子落”推动经济“全盘活”,正成为成都谋划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源”。

  在成都推动构建的“3 22 n”园区发展体系中,作为领头的三个国家级园区之一,成都高新区无疑是这盘园区棋局中的关键变量。即便拿到更大范围来看,在全国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中,成都高新区也长期位列第一方阵。

  

  在我国园区发展历程中,高新区一直是独树一帜的存在。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高是“高水平”,新是“新技术”。

  以“又高又新”为方向,成都高新区推进产业、科技、服务“三维赋能”,探索园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路径,加快建设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助力成都园区经济加速提质增效。

  “高水平”再升级

  以新质生产力立园

  成都谋划产业园区新一轮发展,首先在于“立园”,而且是以精准定位特色立园。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晓利指出,我国园区空间已进入存量发展阶段,特色化是必然趋势。园区要在区域大局中看自身基础,在市场竞争中看自身条件,找到真正的比较优势。

  在成都产业园区中,成都高新区较早搭建起产业“四梁八柱”。据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高新区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3大优势产业“底盘”稳固。截至去年底,前两大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分别为3298.9亿元、353.2亿元,占全市55%和3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1605亿元,占全市比重也高达52%。

  眼下,全球产业格局正经历新一轮重塑,如何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成都高新区将产业特色的打造重点放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寻求产业提档升级的增量上。

  10月28日,英特尔宣布将扩容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封装测试基地,增加3亿美元注册资本,在客户端产品封装测试的基础上,增加服务器芯片封装测试设施、设立客户云顶集团的解决方案中心。在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看来,该项目标志着英特尔进一步打造服务本土企业的开放生态,对促进企业生态云顶集团的合作伙伴聚集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基础上,成都高新区还提出,将重点打造人工智能、等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制造等6大未来产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业既根植于优势产业的基因,又紧贴市场前沿需求,有效延长了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

  今年4月,百度智能云与成都高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赋能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企业,推动当地数字经济优势领域面向未来蓄势。而仅就人工智能产业这一前沿赛道,成都高新区已提出聚焦算力基础设施、ai硬件、ai大模型、创新平台、应用场景、关键要素六个方面,加速打造成为全省全市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试验田”和“主力军”。

  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成都高新区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分别实现营收4849亿元、1276亿元和8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7%、14.3%和40.3%,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90%,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70%。

  “新技术”强转化

  专业科技园区引领新一轮空间重塑

  园区特色要“立得住”,离不开企业“满园”的支撑。学界认为,高新区依次经历“比较优势集聚”“竞争优势集聚”的阶段,目前正处于“创新优势集聚”阶段。面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富集的科创资源正是成都高新区的重要筹码。

  目前,成都高新区正在技术策源和成果转化两端积累起优势。在创新端,加快建设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天府绛溪实验室、北大成都研究院等7家战略平台,聚集国家级创新平台67个、占全市46%;而在产业端,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4781家、占全市36.7%。

  更重要的是,成都高新区还探索出了一条打通创新和产业“两张皮”、促进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

  去年1月起,成都高新区大力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并在全国首创“中试 ”生态,网罗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等五大主体,发挥“放大的实验室”和“缩小的生产线功能”。

  一个例子是,北大、清华两所顶级高校不仅参与其中,还充当了平台的建设者,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和清华芯华创新中心均在今年相继落地。迄今为止,成都高新区已建中试平台49个,助力1800余个中试项目实现成果转化。

  从空间治理的角度看,新的产业形态发展离不开与之适配的产业空间格局。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成都高新区经过数轮产业迭代,天府软件园、高新综保区等载体不断丰富城市的产业内涵。当未来产业破土而出,新一轮空间重塑也成为成都高新区谋划的重点。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正在创新打造一种“有组织的创新体系”,其核心节点是“专业化科技园区”。专业科技园区将解决传统园区“博而不专”“全而不精”的问题,整合公共技术服务、资本、运营和数据等多项要素,针对未来科技提供便捷、高效且针对性的服务支撑,打造成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相融合的综合体和“园中园”。

  目前,成都高新区正在策划建设微波射频、经济等13个专业科技园。去年9月,微波射频产业园揭牌,为专业科技园区的打造展开新探索。

  “强服务”优环境

  全生命周期支持企业发展

  今年8月,成都成电光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交所成功上市,至此,成都高新区累计培育境内外上市公司65家,上市后备企业的储备量更超过200家。

  成都高新区可谓企业发展壮大的“幕后英雄”。早在2014年,高投创投公司以天使基金向成电光信进行了天使投资。而在后续发展中,成都高新区也给予了资本、政策、人才等全方位支持。

  与大部分园区类似,做强企业也是成都高新区的重点发力方向。其相关负责人透露,对标先进,成都高新区还存在缺少“镇园之宝”企业、产业集群本地配套不足等短板。

  如何培育更多“镇园之宝”?成都高新区的做法是,通过赋政策之能、科技之能、管理之能,尽可能增强服务效率、要素效用,产出效益。

  今年7月,2024成都高新策源资本生态大会召开。会上,成都高新策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策源资本”)与20家机构进行产业基金合作签约,签约基金规模超450亿元;在其签约的20家直投重点科创企业中,不乏低空经济“明星”企业沃飞长空。

  尽管2022年才正式成立,策源资本参与组建产业基金已超1700亿元,自主管理基金规模超200亿元,直接投资项目超70个,直接投资金额超110亿元。而以策源资本和高投创投两大基金运营平台为核心,成都高新区构建起“资助—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的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服务体系。目前,成都高新区全生命周期资本支持服务体系已合作组建基金124只、总规模2655亿元,计划到明年形成3000亿元的产业基金规模。

  园区综合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园区发展规模上限。除强化金融支撑外,借力国家级高新区创新改革,成都高新区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为企业高效发展提供充足保障。

  比如,成都高新区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打造全省首家“全生命周期楼宇企业法律服务中心”。而针对全球人才需求,成都高新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能提供“一站式”中、英文服务。

  不久前,成都高新区发布《“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营商环境提升专项工作措施》,以精细化服务解除企业发展后顾之忧。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高新区还将持续推进企业服务进园区、进大厅,不断夯实企业线下服务机制,“一门”“一站式”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营造更优营商环境。

标签:              
展开全部内容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话题

               

网站地图